胆胰肿瘤与黄疸的那些事

2021-06-25

 


很多胆胰肿瘤患者是因为黄疸才来医院就诊,那么,为何胆胰肿瘤病人会出现黄疸呢?


 


首先,得明白黄疸的概念和胆胰的解剖。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的胆红素升高,致使巩膜、皮肤及黏膜变得发黄,体现在我们身上的症状就是眼黄、全身皮肤黄。血液里衰老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逐步降解成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在肝脏中形成直接胆红素,然后直接胆红素被排入胆汁,通过胆道排入肠道,通过粪便和尿液排泄,形成尿液的黄色和粪便的褐色。因此,急性溶血、肝功能异常、胆道阻塞都可以引起黄疸,出现黄疸症状。



胆道是肝脏分泌的胆汁的排泄通道,胰腺的主胰管是胰腺分泌的胰液的排泄通道,胆道与胰腺及胰管有着密切的联系。胆总管远端走形于胰头后方,且胆总管末端与主胰管在汇入十二指肠前形成共同通道(称为vater壶腹部),因此,胆管、胰头及vater壶腹部周围的肿瘤可以堵塞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的症状和体征。



胆胰肿瘤多见于老年人,其导致的黄疸,为阻塞性黄疸,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不仅出现眼黄、皮肤黄表现,还会有尿黄、陶土样大便、皮肤瘙痒等黄疸相关的症状体征。此外,胆胰肿瘤病人常有消瘦及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进一步查血肿瘤标志物及腹部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



总结来说,中老年人,发现自己逐渐出现眼黄、皮肤黄、尿黄、大便变白及皮肤瘙痒等黄疸相关症状,特别是近期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建议于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排查溶血、肝功异常、胆结石及胆胰肿瘤等可能的病因。对于胆胰肿瘤来说,恶性程度很高,早期诊断率低,若能在出现黄疸的早期及时就诊,不耽误时间,有望争取手术机会,获得更长期的生存。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