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案例6.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液甲状腺球蛋白检验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2022-07-13
1、题目
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液甲状腺球蛋白检验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2、病史信息
患者,男,52岁。
曾经于2016年在当地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自述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恶性肿瘤。
2018年再次发现颈部肿物,于当地医院治疗。
2019年7月因“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行“右胸锁乳突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不除外甲状腺滤泡癌转移。
2020年11月再次发现颈部肿物,此次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提示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1),医嘱患者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US-FNA)细胞活检,然而US-FNA细胞活检报告未能明确癌细胞淋巴结转移(图2)。提供重要线索的是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验,FNA-Tg浓度超过10000ng/ml(图3),相对的是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为10.56ng/ml,因此,临床询问检验科,如何解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正常,FNA-Tg浓度极高,以及US-FNA活检不确定。


3、 案例追踪及随访
实验室当日仪器状态正常,质控在控,将血清标本和甲状腺穿刺液标本复检,检测结果重复性好。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沟通后达成共识,US-FNA阳性率较低,FNA-Tg特异性较高。2021年1月4日,患者于全麻下行“右颈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探查+运动诱发电位”。术后淋巴结组织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图4)。患者末次随诊至2021年12月,未见肿瘤进展。

4、案例分析与专家点评
据文献报道,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US-FNA)的诊断灵敏度为75%-80%,由于穿刺活检取材有可能漏掉肿瘤组织,易出现假阴性结果1。本案例患者虽然出现颈部肿物,超声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但US-FNA活检没有找到肿瘤细胞,还需要其他的辅助诊断方法。
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由分化良好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产生的特异分子,有器官来源特异性,在甲状腺癌变时,癌变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产生的甲状腺球蛋白异常增高,且浓度与癌细胞的数量正相关,甲状腺肿瘤内血管丰富,异常升高的甲状腺球蛋白进入血液而被检测到,用于辅助诊断甲状腺癌或者肿瘤原位复发。Tg在非甲状腺组织如淋巴结中异常表达,则证明淋巴结中有癌变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可作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证据。文献证实,在患者的US-FNA结果为阴性、细胞学检查无法诊断或不确定(如淋巴结囊性变、细胞取样不足等)、淋巴结体积较小、超声结果与细胞学检查结果不一致等情况下,以FNA-Tg 检测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能发挥其特有的优势2。
尽管FNA-Tg的检测结果也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但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尤其是在淋巴结液化、US-FNA取样不足以及US-FNA细胞活检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不一致等情况下,其诊断价值更为突出,这充分说明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转移诊断中,具有独立于病理组织学之外的重要作用。
目前FNA-Tg被美国 ATA 指南、NACB 指南和欧洲共识强烈推荐,检验人员应加强和临床的沟通和宣讲,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意义的实验室依据。同时,检验人员应重视检验结果与影像学或组织病理学结果不一致的矛盾情况,并加强临床沟通,充分发挥检验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References:
1 Xu Y, Wu D, Wu W,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cytology, thyroglobulin, and combination of them in fine-needle aspiration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Medicine (Baltimore). 2019-11-01 2019;98(45):e17859.
2 Borel AL, Boizel R, Faure P, et al. Significance of low levels of thyroglobulin in fine needle aspirates from cervical lymph nodes of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Eur J Endocrinol. 2008-05-01 2008;158(5):691-698.
作 者:王雪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检验科
点评专家:戴淑琴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