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重视儿童肿瘤的节拍化疗:肿瘤节拍化疗学术交流会-儿科专题会在广州顺利召开

2024-04-03

近日,由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承办的肿瘤节拍化疗学术交流会-儿科专题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召开。

  会议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珊教授(线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张翼鷟教授(线下)担任主席并开场致辞。

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张晓红教授的主持下,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孙斐斐副主任医师带来“儿童肿瘤中的节拍化疗策略”的专题报告,孙医生从“节拍化疗介绍”和“儿童肿瘤节拍化疗”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节拍化疗的概念、历史、治疗模式、详细机理以及节拍化疗在儿童肿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的适应人群、应用药物和临床研究。目前,节拍化疗在儿童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和脑瘤等疾病中已有广泛研究,在部分患者中有使肿瘤缩小、延长生存的显著疗效,在一些患者中,节拍化疗治疗模式能够逆转肿瘤对原化疗药物的耐药。此外,孙医生还分享了近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使用节拍化疗包括应用环磷酰胺、长春瑞滨等口服药物治疗儿童实体肿瘤的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

随后,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杨超教授主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的甄子俊教授带来“神经母细胞瘤的节拍治疗进展”的讲座,详细介绍了节拍治疗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经验。甄教授通过本中心的研究数据表明,在无法接受GD2单抗治疗的患者中,节拍化疗药物维持治疗的效果可能优于传统的异维甲酸维持治疗但需要开展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由深圳市儿童医院袁秀丽教授主持各位专家进入了热烈的讨论点评环节。各位专家指出,两位专家的演讲具有启发性和实用性,阐述了节拍治疗为持续、低剂量的化疗模式,其治疗机制主要包括抗肿瘤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和抑制肿瘤干细胞,并展示了目前儿童节拍治疗中高质量、前沿的临床研究。讨论专家陈开澜教授、何国倩教授、路素英教授、宋元华教授、吴攀教授向演讲者进行提问各抒己见,探讨和交换了对目前儿童节拍治疗的一些见解和建议。专家们提出:目前国内儿童节拍治疗还缺少精确的数据,如缺乏精确的药物动力和代谢学研究、缺乏药物疗效的预测因子等;而且,当前各种抗血管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药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这些药物与节拍化疗药物联合是否可以起到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值得去探索。国内的儿童肿瘤专家可以联合起来,协作进行节拍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第二个环节为病例讨论环节。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郭海霞教授的主持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王珍妮教授带来“儿童实体瘤节拍化疗病例分享”,与专家们分享了重庆儿童医院王珊教授团队用节拍化疗手段治疗2例儿童肿瘤患者的经过。1例患者为高危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另1例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两位患者在前期高强度治疗+后期节拍化疗后均获得了长期生存。接下来,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兰和魁教授的主持下,戢明清教授、王娟教授、伍艳鹏教授、朱佳教授等多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位专家纷纷拿出自己中心难治/复发的儿童肿瘤病例进行讨论,探讨节拍化疗药物种类、剂量和个体化应用的有效模式。

最后两位会议主席做了全面的总结指出本次会议聚集了南方地区多家儿童肿瘤诊治经验丰富的中心,会议主题--儿童肿瘤的节拍化疗,之前较少集中、深入的讨论,这次专家们通过文献、案例和各自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收获颇丰。节拍化疗在儿童肿瘤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类患者,一类是肿瘤经过前期的综合治疗已经达到CR,但具有复发的高危因素,使用节拍治疗作为维持治疗手段,以降低肿瘤的复发概率或者推迟复发的时间另一类患者则是复发/难治的晚期儿童肿瘤,在肿瘤对传统化疗模式产生耐药、目前已无其他可选择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通过节拍治疗使肿瘤缩小或稳定、延长患者的生存。希望医生们提高对节拍化疗的重视,通过多中心合作规范节拍化疗方案;开展临床研究,探索中国儿童肿瘤节拍治疗的有效和创新方案,进一步提高儿童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今后会在不同城市召开儿童肿瘤节拍治疗的研讨会,以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

 

 

撰稿:孙斐斐

编辑:张莉

审核:张翼鷟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