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胰腺术后饮食胰腺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道实性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既具有分泌胰液的外分泌的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同时还具有内分泌的功能,其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血糖调节激素。胰腺手术常常涉及胰腺实质的切除和消化道的重建,这就决定了患者需要术后对饮食进行相应调节。 胰腺肿瘤手术包括胰腺肿瘤剜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胰腺体尾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全胰腺切除术等几种方式。(1)第一种手术胰腺肿瘤剜除术对胰腺实质切除量少,未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常规低脂流质饮食,1周左右逐渐过渡为半流质饮食。术后2周左右无明显消化道不适症状,咨询医生后可考虑恢复普通饮食。(2)第二和第三种手术,分别06-242020
医路“小ai随”,鼻咽癌患者健康在线手册上线2020新年伊始,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在疫情严密防控的环境下,医护患的接触与交流都相应有所减少,大部分患者交流交流时间转变为线上咨询。 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在疫情发生以来,中肿人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更完善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在抗肿瘤治疗期间病人所需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应是兼具多样、及时、对症的健康教育内容,对于患者掌握程度能有一定监督医护能做到“心中有数”更为理想。 为了解决疫情之下,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针对性,鼻咽科主张开发的健康科普小程序:小“ai”随,让病人随时随地可以在线了解治疗科普资讯。 (小“ai”随小程序码,健康扫我06-232020- 06-172020
第17个世界献血日,你还在等什么!今年的世界献血者的主题为:安全血液拯救生命 口号为:献血,让世界更健康 背景链接关于世界献血日 自2004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每年的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 1998年国家为保障血液安全,维护献血者权益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这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建立。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推广,广大人民群众对无偿献血有了基本的认识。 每个献血者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献血证,无偿献血证不仅仅是无偿献血者的荣誉证书,还是其06-162020
伴飞计划学术活动报道2020.5.9下午4:00-6:3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与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在线上举行了介入学科发展经验交流会,此次交流会也是两个科室在各自双方医院支持下签署的“伴飞计划”的定期学术活动。此次会议围绕“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如何做好科研工作”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本中心微创介入学科创始人吴沛宏教授担任名誉主席,范卫君主任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的郭晨阳主任共同主持,吴教授对两院介入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祝愿两科室正如“伴飞计划”项目书中所期待的那样在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培养上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比翼齐飞,并最终通过学科的发展强大造福病06-162020- 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福音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中心性,可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膀胱的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发病率超过90%。膀胱癌是全球第九大常见癌症,2019年,全球123,000例男性病例和42,000例女性病例死于膀胱癌。在我国,中国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膀胱癌位居中国男性肿瘤发病的第七位,2015年全年新发膀胱癌74362例,膀胱癌死亡29349例。男性膀胱癌诊断病例是女性的 3 倍左右;大部分患者为 65 岁以上。早期尿路上皮癌可手术治愈,局部晚期可联合辅助治疗治愈,但尿路上皮癌发生转移后预后差,若无有效治疗,生存期约1年左右。06-092020
中肿病理科信息化转型升级之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是华南地区首个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病理实验室,秉持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立的“三最一流”的宏伟发展目标,病理科一直力求以“精准、敬业、高效、创新”的医疗质量方针为患者及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病理服务。近年来,在智慧医疗和数字化诊疗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中心信息科、医务处及各临床科室与病理科密切配合,中肿病理信息化和数字化诊疗流程迎来了一次全新的转型升级。这不仅让诊疗流程管理更趋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更为患者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图1:2019年5月21日,孙颖副院长带队在病理科调研信息化建设并部署工作06-042020